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  互联网 > 每日快看:周六福再次冲击IPO 为何这些珠宝企业都姓“周”?

每日快看:周六福再次冲击IPO 为何这些珠宝企业都姓“周”?

时间:2023-02-23 09:31:31    

中新经纬7月21日电 (雷宗润)近日,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周六福)再次披露了招股书,拟深交所主板上市。招股书显示,2021年,周六福营业额达28.29亿元,归母净利润达4.29亿元,共有加盟店3694家、自营店70家,遍布全国30多个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。


(资料图片)

值得一提的是,这家“周氏”珠宝品牌,创始人却不姓周。招股书显示,2004年,李伟蓬、陈创金共同出资设立了周六福珠宝有限公司。2005年,陈创金将所持股份转让给了李伟蓬的弟弟李伟柱,自此以后,周六福便完全属于李氏兄弟二人。目前,李伟柱和李伟蓬合计持有周六福94.09%的股份。

事实上,消费者在逛商场时,经常会发现好几家“周氏”珠宝连着开,除了周六福,还有耳熟能详的周大福、周生生、周大生等。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?珠宝品牌为何多姓周?

这些珠宝品牌与“周”字有什么渊源?

这些“周氏”珠宝品牌中,周大福和周生生已创立近百年,是最早与“周”有关的珠宝品牌。

根据周大福官网显示,周大福的创始人周至元在1929年创办了首家金行,取名“周大福”,借用了“五福临门,大富大贵”之意。

周生生的创立则略晚于周大福,其官网上提到,1934年周芳谱创立了周生生,名字来自“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”,既点出了创始人的姓氏,又表达了对企业的祝福。

而周大生品牌的出现则更晚,从公司年报中得知,周大生珠宝是由深圳市周氏投资有限公司和周宗文在2007年共同投资设立的。

如果说以上三家珠宝企业姓“周”的原因是创始人姓周,那么周六福则是个例外。不仅创始人姓李不姓周,而且名字也与周大福、六福珠宝等品牌有相似之处。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,周六福涉及的497条法律纠纷中,有344个侵害商标纠纷相关案件。

在这些珠宝品牌之间,不乏商标纠纷案件。据媒体报道,2002年,周大福曾经把周大金背后的一家上海公司告上法庭,2012年,周六福曾诉周百福侵害商标权。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,还有一起“周六福”告“周六福”的商标纠纷案件,原告和被告双方分别是,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。

除了这几家“周氏”珠宝品牌,还有周百福、周金福、周福生、周大金、周多生、周大发等多种珠宝品牌,除了姓“周”这个特点,他们的品牌名往往还与“福”“金”“大”“生”等字有关。

品牌扎堆命名背后的原因

这种背靠“大树”式的品牌命名策略,让“周氏”珠宝品牌越来越多,虽然这些品牌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,但背后反映出的,是近几十年里中国珠宝行业的发展和壮大。

知名评论人、电视策划人、财经专栏作家石述思告诉“V观财报”(微信号ID:VG-View),这种品牌命名方式,实质上就是在“傍大牌”,这是中国珠宝行业从加工制造到品牌创立所经历的一个过程。新的珠宝品牌在塑造品牌上缺乏文化基础,便采用了“榜大牌”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模式。

同时石述思还表示,这种品牌扎堆命名出现的背后,反映出了珠宝行业的巨大市场,也反映出中国珠宝行业已经具备塑造国际品牌的潜在实力。

“珠宝界一直有句经典广告词‘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’,珠宝产品从特性上来说是伴随终身的,对于品牌而言也是如此,珠宝企业需要尽可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力,塑造一个对消费者有深远影响力的品牌。品牌塑造需要积累沉淀,需要慢工出细活,在塑造品牌的阶段珠宝企业需要慢下来。”石述思说道。

石述思提到,这种品牌命名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在全媒体时代,“傍大牌”模式更容易引起注意,制造话题,降低品牌的营销成本,本质上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而非品牌塑造。他同时提醒称,这种模式也可能涉及侵犯商标权等相关风险。

对于珠宝品牌间屡见不鲜的侵权纠纷,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表示,经营者如果采取“搭便车”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将其商品误认为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,借用他人或其产品的影响力、美誉度提升自己的商品的市场竞争力,会侵害被混淆对象的合法权益,还会误导消费者,扰乱市场竞争秩序。(更多报道线索,请联系本文作者雷宗润:邮箱leizongrun@chinanews.com.cn)

(文中观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)
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
责任编辑:罗琨

结构 >>
陶瓷业 >>

X 关闭

X 关闭